心理学院李海江课题组在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发文揭示感知压力影响健康的作用路径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布时间:2025-03-10浏览次数:10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学习和学术需求(如考试、评估、作业、实习)、个人和社会期望、生活条件和财务状况等原因,学生面临着不断升级的压力,这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心理和身体等健康状况的影响。因此,揭示感知压力与健康结果之间的重要联系,对开发针对压力相关健康问题的有效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的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与心理障碍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个体会出现睡眠障碍、皮肤症状和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等身体问题,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压力水平的上升是导致心理与身体健康恶化的主要因素,重复性消极思维与健康风险行为的增加密切相关,是损害个体健康状况的中介因素。宽恕作为应对压力的一种策略,是抵抗负面情绪的一种保护性因子,可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探讨过这些变量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李海江副教授课题组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

研究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模型探讨重复性消极思维和宽恕在感知压力和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重复性消极思维是感知压力和健康结果之间的中介因素,特质宽恕在感知到压力和健康结果之间起中介作用,重复性消极思维和特质宽恕在感知压力对健康的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压力过大的大学生容易反复纠结于负面事件,这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宽恕能力,增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影响睡眠质量,增加身体健康受损的可能性。

1 链式中介模型的结果

研究结果强调了感知压力、健康结果、重复性消极思维和特质宽恕之间的显著关联。通过建链式中介模型, 对感知压力如何通过多个中介变量依次影响健康进行初步的探索,从而进一步地揭示这种关系的具体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设计更加精准有效的干预措施。

2 论文发表期刊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邝顺容、温晓红和黎成蕾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海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99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7YJC190011)支持。

该研究发表在健康心理学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属于JCR二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