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增进对当今AI时代下心理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并积极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交流,2025年3月26日晚,荣幸地邀请到我院的刘伟教授于大学生活动中心A座104室开展了以“漫谈AI时代的心理学职业发展”为主题的导师沙龙活动。心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赵明明老师以及报名同学参与此次活动。
刘伟教授见证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心理学的发展,从鲜为人知到深入人心,再到如今的热门态势,心理学的职业发展也从注重市场研究和中小学心理老师更多转向了心理健康意识的建设、心理咨询等方向,就业方向的变化反映了社会需求的迫切所在。在如今的AI时代背景下,心理学专业学生有了更多种类的就业选择。
刘教授着重提出一个概念,即对心理数据进行测量和评估的大数据自适应,它具有迅速、精确、全面、不断更新且有学习能力的特点,能结合医疗大数据的诊断和名医思考分析的方式为心理治疗提出更有参考意义的方案并执行。
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大数据构建个人知识库,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资料放在一起,让与个体有相同知识、相同学习功能和思考方式的大数据辅助思考,或许在未来可以构建虚拟人代替人类思考。但是大数据并不能代替提供资料和训练它的专业人员。因此,又一批新的职业涌现:操纵虚拟心理咨询师的人员、负责开发运营相关心理咨询平台APP的人员。旧有的工作与AI技术结合,有了广阔前景。
在分享的最后,刘教授就如何应对当今AI时代引起的职业方向变化展开叙述,他提到,拥抱AI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会思考的头脑、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坚持研究并不断创新,把大数据当作研究的工具,其目的终究是为了实现课题中收集被试、远程测试等,切忌用AI当作完成作业的捷径,同学们应当有自我意识,充分发挥能力,独立完成任务。
分享结束后,刘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讲述了他对AI自适应功能和对心理现象的思考,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AI。
在最后,辅导员赵明明老师鼓励大家,放下畏难情绪,去体验新的技术、尝试新的路径,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愿每个人都怀揣无畏的勇气,大胆尝试未曾涉足的领域,积极投身创新浪潮,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培养“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心理学专业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