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杀性自伤(NSSI)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高达22.37%。尽管自伤冲动是自伤行为的有力预测因素,也是自伤干预的核心,但目前缺乏对自伤冲动及其机制的直接探索。家庭被认为是自伤最重要的生态风险因素,家庭功能是评价家庭系统运行状况的指标。本研究以Nock的自伤整合理论为框架,探讨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自伤冲动的关系,同时考察了情绪调节(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
研究构建了一个纵向链式多重中介模型探讨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自尊在家庭功能与自伤冲动之间的关系。共招募了1298名青少年,在三个时间点进行施测。结果发现,自尊是家庭功能与自伤冲动间的中介因素;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自尊在家庭功能与自伤冲动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家庭功能不良的青少年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表达抑制、更少的认知重评调节情绪,使他们形成更低水平的自尊,进而产生更多的自伤冲动。性别的多群组比较显示,在女性群体中,家庭功能对认知重评的预测更弱,而自尊对自伤冲动的预测更强。
研究结果提示,高家庭功能是自伤冲动的重要保护因素,自伤的干预措施应旨在改善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同时提升他们情绪调节能力和自尊,特别需要关注女性青少年群体。
贺雯教授、胡天翊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心理学院硕士生薛景行为第一作者,界首第一中学的校长闫锋为第二作者。本研究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2BSH002)支持。
本研究发表在青少年发展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属于SSCI发展心理学类一区,近五年影响因子在5.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