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我院陈宁、李喜课题组在《心理学报》上发表论文“童年期情感虐待与欺凌受害在青少年抑郁症状发展中的联合作用:序列中介还是增强调节”。
根据抑郁的人际风险模型,消极人际关系是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维持和加重的重要原因。那么,表征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关系系统的消极人际关系的童年虐待经历(童年期家庭系统的消极人际关系)与欺凌受害(青春期同伴系统的消极人际关系)会以何种模式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长期发展产生联合作用?这一发展性问题尚未得到明确解答。鉴于童年期情感虐待、青春期欺凌受害及抑郁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严重消极影响,探究它们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及复杂作用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整合抑郁的人际风险模型与累积风险模型,并基于对童年期情感虐待与青春期欺凌受害在发展阶段与关系领域上的特性捕捉,假设性地提出两类不同的作用模式:其一,序列中介模式。它假设抑郁的人际风险因素在时间序列上的递进累积。其二,增强调节模式。它假设抑郁的人际风险因素在作用效果上的交互累积。
为检验上述假设,对521名中学生进行3年3轮的追踪调查。基于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变式的分析结果显示:(1)欺凌受害的初始截距与增长斜率在童年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预测中发挥中介作用;(2)在初始截距方面,童年期情感虐待削弱了欺凌受害对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在增长斜率方面无显著调节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童年期情感虐待和青春期欺凌受害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展发挥联合作用,主要表现为纵向的序列中介模式(而非增强调节模式)。
图1 序列中介模型的检验结果
图2 增强调节模型的检验结果
据此结论,本文将抑郁的人际风险模型与累积风险模型整合为累积人际风险模型,并将跨发展阶段、跨关系系统的人际风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纵向作用模式确定为序列中介。
陈宁教授与刘伟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喜为论文第一作者。
论文信息:
李喜, 张畅, 于睿泽, 殷一珈, 周同, 刘伟, 陈宁. 童年期情感虐待与欺凌受害在青少年抑郁症状发展中的联合作用:序列中介还是增强调节. 心理学报, 57(6), 1056-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