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心理学院结合全市优质心理教学研讨活动为师范生们提供各类宝贵的现场教学观摩机会。9月24日,心理学院李丹教授、贺雯教授和师范生教育见实习负责人黄婉怡老师,带领2023级师范班同学前往上海市文来中学(初中部)参加了“性别刻板印象与青少年发展”的青春期心理专题课程提质增效研讨活动。该活动由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陈滢博士主持,来自文来初中的徐枢清老师和格致初中的张祯老师分别呈现了《性别平等,和谐包容》和《新粉与蓝》的优秀课堂教学。
27名师范生同学进行了认真的观摩,在两位优秀教师身上学习到了如何根据青春期学生的特点通过合适的活动设计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随后,两位执教老师对课程进行了说课。李丹教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效果进行高度肯定和精彩点评,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研讨;贺雯教授以《性别刻板印象和青少年发展》为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微报告。
通过这次教育见习,切实帮助师范生将理论转化为教学能力,更推动他们对学生需求与教育本质的认知实现深度进阶。
学生感言
庄思汇:课堂中,两位老师以生动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探讨性别议题,师生间的精彩问答让课堂氛围既活跃又充满思辨乐趣。随后聆听的说课与贺雯、李丹教授的点评,更令我深受启发,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次见习让我真切感受到,一堂好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温柔塑造和思维的真诚唤醒。
蔡正尧:《性别平等,和谐包容》的课程从古代祠堂和牌坊、世界法律政策引出男女平等问题,再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和讨论让学生领悟到性别平等的社会进步历程,以及生活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粉与蓝》课程则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对个性词语的讨论以及经历分享,让学生觉察到性别刻板印象,明白要尊重他人个体差异,并悦纳自我,以包容心态打破性别标签的束缚。
薛媛:参加教育见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看见了校内整体的学习环境。同学们关系和谐,课后生活丰富多彩。在课程观摩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抛砖引玉”型上课方式,首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随后给出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发散。在此过程中,我学到了对于初中学生的授课技巧:初中生上课表现较为积极,稍加引导就可以促成很好的课程效果。